您的位置: 首页 >党团建设>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主题教育简报(第六期)

作者:周筱芹 摄影:黄福旺 一审:邓以彬 二审:李 洁 三审:何 器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25日,我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六期读书班。

第六期读书班现场

第六期读书班,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何器率先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P147-149)文章《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何器同志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一是网络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参政议政”,当家作主更加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这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思想,最终一定能够转化成为“精准施策于民,精准服务于民”的实践。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一定能够能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论很轻松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网络,我们真正实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再远的距离也是近的,有了网络,让那遥远的地方变得不再遥远。这就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民心政治。三是互联网不仅影响着中国,还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中提到我国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五点主张。这是我国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未来网络信息事业发展给出的思考和倡议。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四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牢牢把好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要把控好整体舆论,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网络安全保证。作为学校,网络安全也十分重要,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所以,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时刻关注学校网络建设、网络舆情,确保校园网络安全。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何器同志领学

第一党支部张凯怡同志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P193-194)文章《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身为学校党办的党务工作者,她就宣传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首先加强学习,提升意识形态素养为核心的政治能力。一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二是要有底线思维,心里要装几把尺子,将家国情怀装进心里。三是分清敌友,把握党性基本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其次从严从实,把好材料审核关。宣传工作必须要严格把关,要以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坚持“三审三校”,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内容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格调是否健康、文字表达是否符合逻辑和规范,等等。再次增强“四力”,提高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提出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脚力,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对路、把握好方向;眼力,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力,正确的判断力、辨别力;脑力,就是想的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笔力,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第一党支部张凯怡同志领学

第二党支部黄源同志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P536-539)文章《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她认为习总书记这篇论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有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自信,通常表现在三个层次:表层文化自信,即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建筑、服饰等目可触及的外在表象的自信;中层文化自信,即对自己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内涵的自信;深层文化自信,即对核心价值观、国家根本道路和基本制度设计的高度自信。这三个层次的文化自信,构成整体,缺一不可,奠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制度与秩序的基础。学校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高地。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师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要强调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党支部黄源同志领学

第三党支部韦星羽同志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P251-253)文章《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一名知识分子,韦星羽同志谈到自己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在讲台上我们传授的是知识,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人格,是我们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三尺讲台,连接着万千学子的成长,更关系着家国命运, 教师在传播知识、立德树人的同时,也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在学生们的心中,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各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

第三党支部韦星羽同志领学

第四党支部韦杰同志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P121-128)文章《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身为德育课任课教师,老党员韦杰同志深情回顾了十年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谈了自己的体会。第一,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关系和基本内涵。首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其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第二,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今天,我党是有着9000多万党员、74年执政经验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失去了13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把握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一要贴近群众增进感情。像对待家人一样来对待群众,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都以为群众谋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就会更加自觉,就一定能用真情赢得民心。二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习近平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政策,都是通过党的作风体现出来的,都要靠好的作风去贯彻落实。“四风”的要害是丢掉了群众路线,治好“四风”才能彻底走群众路线。

第四党支部韦杰同志领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